毕业季 |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一位学长的毕业寄语
毕业季征文
又到一年毕业季。自上财校友会发起2020年“那些年,我在SUFE的青春岁月”征文活动后,受到海内外上财校友的热烈回应,校友会陆续收到了来自各届校友的积极投稿。每一篇文字都流露着深深的母校情、同窗情以及对刚毕业校友的殷切关怀与祝福。上财校友会将在5月30日至6月30日期间陆续发布校友的精彩来稿,欢迎广大校友积极投稿(详情请见“阅读原文”)并转发您喜欢的文章(阅读量最高的作品将获得新增设的“最受欢迎奖”)。
图片:我的宿舍楼
写毕业寄语自己应该是没有资格的,但是倒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语想和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我是在2016年-2018年于上财求学,可以说正是因为上财的平台,才让我在毕业的时候有了10余个offer,有机会体验了一把中国好声音里学员反选导师与拒绝不少好企业的畅快感。我们以前做学术研究,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都会强调因果关系,很多人会问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学历(毕业学校)还是其个人的条件(能力、品格),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上财、个人努力和理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来表示是非常适合的,就是上财是实现理想的充分非必要的条件,而个人努力是实现理想的条件中必要但不充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这儿,我想学弟学妹们都明白了,上财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条件,脱离财大这个“乘数”,或许个人努力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其实我们去分析一个问题、做出一个判断,甚至进行一次投资,其实都是在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风来了,猪也能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份简单的寄语是想给那些和我一样苦心读书的同学一些信心,求职是可以和读书紧密相连的,我记得研究生的第一堂课,我们系里的老师就和我们讲过,不要去找实习,而是靠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让工作来找你,当时半信半疑,现在内心充满了感恩。大学的时光非常短暂,抖音上面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永远18,但是总有人正在18,时间还真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工作几年后发现大学里的配置时间还真的在配置未来。所以我希望结合自己找工作的一些故事,聊聊读书对找工作及工作后的帮助,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就自己这条道路里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也不一定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一点经典的书
JUST DO IT很多同学可能会认为读文献、读一些比较老的书相较于实习而言,收效较小。但如果想加强自己的分析能力,我个人认为读书就是捷径,这些无形资产也能让你在后续的面试和工作中真正做到领先同龄人。我记得当时去面试一个顶尖的金融机构,面试官问了一个什么是通货膨胀的问题,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这句话反映了一个简单的特征事实,即票子毛了,大部分面试候选人都能说出来,但是我在面试中不仅讲了这个观点,还因为前期读书的积累,讲了中国的货币发行形式,中国的发行方式有一段时间更多是通过在外汇市场用人民币买入美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同于美国(国债)、英国(商业票据)的发行方式,这会形成一种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的经济现象。同时这引起了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不到位,对经济结构变迁的方向和速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之前读这些专业的文献时候,也没觉得有用,但是没想到面试的时候,能够让我有所产出,并顺利进入到终面。
上一点有趣的课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本科没考好的原因,让我可能比同龄人更明白努力的价值,所以在大学里旁听了不少课程,无奈本科所在学校的老师讲的比较普通。到了杨浦以后,我是开心的要命,财大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我第一次感到了时间的稀缺性。我记得我每周五下午会去参与创业学院的课程,听了不少主讲人分享对于创新的理解,这些课程看似没用,特别是对于不创业或致力于本专业学术研究中的同学而言,但是谁又能想到,我所在的企业正好组织了一批年轻员工,完成一份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行业研究报告,我今天在报告里写的很多观点,创新的成功性取决于激励制度等等,都得益于当时的积累和了解。
学一点防身的本领
JUST DO IT我一直喜欢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学一点防身的本领,才能做一个不受人诱惑的人。所以我早在大三就希望学一门技能,这门技能既让我在将来的工作中有所用,又需要保证这项技能短期不被淘汰,我当时决定选择自学统计学。来到财大以后,我进一步旁听了不少计量、统计、研究方法的课程。或许很多人都认为计量和统计在实务工作当中没什么用,除此之外,在学术研究层面,像班纳吉在《好的经济学》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不少经济学计量研究都放大了因果关系的边界,因此对数理化的计量经济学结果多少有点保留。不过我依然觉得,统计建模、数据分析是理解问题的一个视角,只要足够片面,那么就可能带来足够的深刻。在财大读书的两年,我没少去图书馆的七楼和旁听计量的课程,加强了数据库的数据检索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特别是小众的数据库检索上。通过在简历上写上自己的数据检索与分析能力,让我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面试机会以及在面试中能够脱颖而出。
干一点有趣的事
JUST DO IT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去年毕业的财经专业的同学全国加起来有270万人左右,但是这其中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比例还不是很高,这里面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缺乏参与实战的经历。不少理论和现实的差异还没有引起在校学生的关注,不少统计数据大家尽管都知道,但是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举例而言,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的货币乘数在下降,这意味着什么,尽管教科书上有这样或那样的描述,但是经济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it depends,我认为只有参与到市场中去,才能促使你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开始炒股,同时因为我的专业方向偏向于收入分配,我当时就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写了社会分层与流动方面的文章,也关注到了市场中存在收入分化、消费分化的现象,并将自己的资金购买了相关的高端白酒的股票,有所收获,这也让我在面试金融行业的岗位中,相较于其他候选人,通过讲出自己的故事吸引了面试官对我的兴趣。大家千万不要觉得炒股是一件不正经的事情,其实将自己所学去交给市场检验,对个人的专业成长的帮助是极大的,这也会促使你进行更多理论层面的思考。我当时就是关注消费行业的股票的过程中看了日本学者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让我受益匪浅。
讲一点有趣的故事
JUST DO IT最近读了席勒教授的《叙事经济学》,书中有一个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部分是因为当时的“居者有其屋”的叙事,再联系到我们专业的经典书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正是新教的节俭、勤奋等伦理规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按照席勒教授的观点,人类一切的经济活动,都被“叙事”所左右,仔细一想还真的有道理,不少毒角兽通过叙事变成了独角兽,或许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都会被一些有趣深刻的故事所影响,那么作为青年学子的你,从校园生活里就应该努力,为讲好自己的故事做准备,在将来求职、工作还是更大的平台中讲好自己的故事。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师长刘长喜教授,长喜教授是国内金融社会学的领军人物,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长喜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接近“卢作孚”先生一样的完人,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长喜教授做到了“几乎只考虑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除了显性的专业知识收获外,在对我的育人上,更让我感受到了教授的人格魅力,收获了不少默会知识,至今都觉得受用,所以我在此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够有机会选择去聆听教授的课程,这会让你受益匪浅。当然,我把自己最想说也是觉得最重要的话留到了最后,希望请各位学弟学妹在认真读书之外,多关心一下自己的恋爱,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属于你我这一代后浪的人生主题,不只有工作,也有生活。
作者:
杨佳景
上海财经大学2016级经济社会学专业校友
希文世纪联合创始人 运管负责人(2014-2016)
征文审稿:刘志远, 杨培雷, 陈发祥, 王联合
往期精彩回顾
校友福利:
校友福利 | 2019新版校友服务手册上线啦~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最新备案校友组织信息查询表出炉啦~
助力扶贫专题:@海内外SUFER,助力元阳脱贫攻坚等你来接力!
全球上财校友们,让我们买光它!!!
助力就业专题:上海财经大学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实习就业空中双选会 企业邀请函
共克时艰,就业冲刺 ——致上财备案校友组织和广大校友的倡议书
校友会活动:
校友风采 | 银行家的风险管控之道——对话上财78级校友、国内资深银行家刘晓春先生校友活动 | 春暖花开,“云端”漫步 —上财全球校友抗疫云约跑活动